张养浩

张养浩

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生平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的第23代孙。元代散曲家。少年知名,19岁被荐为东平学正,历官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等官职。在任监察御史时,因批评时政而为权贵所忌,被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后因其父年迈,无人照顾,于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辞官家居,此后屡召不赴。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见饥民困苦万分,难以周济,竟为之痛哭,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元史》本传),不久便积劳成疾病卒。他的散曲多写弃官后的田园隐逸生活。有《三事 忠告》、《归田类稿》等。散曲集有《云在休居自适小 乐府》。明·朱权《太和正音谱 》谓其曲“如玉树临风”。

  张养浩居官清正,敢于犯颜直谏。在堂邑县,他关心民瘼,抑制豪强,赈灾济贫,做了不少 好事。拜监察御史之后,他绳纠贪邪,荐举廉正,弹劾不避权贵,举荐不疏仇怨,“入焉与天子争是非,出焉与大臣辨可否”(《风宪忠告》),蹈厉风发,“道之所在,死生以之”(同上)。其门人黄溍说他“力排权奸,几蹈祸而不悔”(《滨国公张文忠祠堂碑》)。武宗时,曾因议立尚书省事,与权臣意见牴牾,被构罪罢官;英宗时,又因谏在内廷张灯为鳌山事,险遭不测。怀有“致君泽民”理想的张养浩,本想干一番利国济民的事业,但统治集团中“忠直为国者少,阿容佞诈、惟己之为者多”(《元史》本传),自己犯颜撄鳞,时有性命之虞,便借故辞官归隐,“远是非,绝名利”(《普天乐·辞参议还家》),回到自己的故乡济南。享年59岁。▲

成就

散曲家
  张养浩从政期间的诗文并不多,而归隐田园则使他成为一个著名散曲家。历经宦海风波,感受到了上层统治 集团的黑暗,其体会自然真切感人:“才上马齐声儿唱道,只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祸来也何处躲?天怨也怎生饶?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朱履曲·警世》)。当其归隐之初,如鸟儿返林、鱼儿纵渊,心情十分愉快:“离省堂,到家乡,正荷花烂开云锦香。游玩秋光,朋友相将,日日大筵张。汇波搂醉墨淋浪,历下亭金缕悠扬,大明湖播画舫,华不注倒壶觞,这几场忙杀柘枝娘!”(《寨儿令·辞参议还家连次乡会十余日,故赋此》)。他给自己隐居的别墅起了一个雅号,叫云庄,云庄内修建了一座绰然亭(也叫翠阴亭),亭后盖了一座遂闲堂。“绰然一亭尘世表,不许俗人到。四面桑麻,一带云山妙。”(《雁儿落兼清江引》)“绰然亭后遂闲堂,更比仙家日月长,高情千古羲皇上。北窗风,特地凉。客来到,尊酒淋浪。花与竹,无俗气;水和山,有异香”(《水仙子·咏遂闲堂》)。这一时期的散曲大多抒写个人心境与所见所闻,而吟咏故乡的山光水色之作,工丽清新,取得较高艺术成就。“自隐居,谢尘俗,云共烟,也欢虞。万山青绕一茆庐,恰便似画图中间里。著老夫对着无限景,怎下的又做官去”(《胡十八》)。故乡的湖光山色,优美的自然景致,使张养浩寻求到一个与污浊官场完全不同的美好世界。云庄迤南,便是景色秀丽的大明湖、趵突泉;迤东,是孤高桀立的华不注;迤西,是块然如垒的标山。在家乡,他时而在明湖游赏,箕居船头,放声高歌;时而登上华不注,领略“苍山万顷”的山野风光;时而登临汇波楼,吟诵“鸟飞云锦千层外,人在丹青画幅中”(《登汇波楼》)动人的诗句;时而漫步趵突泉畔,欣赏珠滚絮飞的泉流……足迹所至,诗、曲亦随之。在这些描写湖光山色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在似乎消沉的、吟诵隐逸闲适情趣的诗曲中,也常常寄寓着壮志难酬的愤慨,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到一股抑郁难申的不平之气。其作品《水仙子·咏江南》入选沪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课本

作品格调
  《太和正音谱》评张养浩的散曲如“玉树临风”,指出他的作品格调高远。他的作品文字显白流畅,感情真朴醇厚,无论抒情或是写景,都能出自真情而较少雕镂。《潼关怀古》小令,以及一些写退隐生活的作品,可以代表他的艺术风格。然而他的写景的散曲中,也有一些工丽清逸的作品,如“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水仙子〕《咏江南》),“鹤立花边玉,莺啼树杪弦”(〔庆东原〕)等句,表明他的作品在总的艺术格调中还有所变化,散曲色调比较丰富。

一心为民
  张养浩栖隐云庄,不求显达,优游于山水之间,敛迹于权贵之门,自以为远离世俗尘嚣,不与朝廷政事,然 元朝廷对这位“博学硕德,声名显赫”(艾俊《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引》)的儒臣,却时时想加以利用,八年之间,凡六下诏书,他均高卧不起。而当天历二年(1329年)朝廷以“关中大旱,饥民相食”,召其为陕西行台中丞前往赈灾时,他却不顾高龄体弱,随即“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星夜奔赴任所。“无多惭,此心非为官。”(《西番经》)使他赴召的不是官爵,而是灾情严重激发起他为民承重的精神。赴官途中经洛阳、渑池、潼关,直达长安。一路行来,目睹灾民惨状,感历代兴废,写了数首怀古曲,意绪苍凉,流露出对本朝前景暗淡的哀叹,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其中最著名的,是散曲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到任之后,“凡所以力民者,无所不用其至”(危素《张文忠公年谱序》)。四月之内未尝家居,不遑寝处,终因劳瘁而卒。消息传开,“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元史》本传)。在封建时代,像张养浩这样为民尽瘁的官儿实在并不多见!元朝廷对其旌表,不过是旌忠励节,激励臣下为其效忠,而人民都以自己的眼光来区分善恶,表明自己的爱憎。张养浩所维护的那个制度虽已成为历史陈迹,而其为民尽瘁的精神,及其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却可与济南山川同在,永远为人们所怀念。
  张养浩著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诗文集《归田类稿》。▲

家世

  据张养浩《寿子》诗,可知他自认为是少昊青阳氏第5子挥和历代张氏名人之后。但至他曾祖前情况、曾祖名讳,均不知。 曾祖,曾授从五品武散官武略将军,任阳邱燕镇(即今相公庄) 监洒,生4子:长子早死,次子无后,三子万,四子山。 伯祖张万,住本庄,享年93岁,妻郭氏,生6子:泽、彬、德正、德林、秀、敏。祖父张山,迁历城,享年91岁,因孙贵,赠安远大将军(从三品)、益都路淄莱万户府中万户(从三品)、轻车都尉(从三品),追封济南郡侯(从三品)。妻苗氏、杨氏,追封济南郡夫人。苗氏生2子:兴、郁。 大伯父张泽,张万长子,曾在四川任库管。伯父张兴,张山长子,早年失落兵乱间,30年后从泰安归来,享年71岁,葬泰安梁氏村。父张郁,字威卿,1242年 (元乃马真后元年)生。16岁即担起家庭重担。曾行商于江淮之间。1321年(元英宗至治元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卒,终年80岁。因子贵,封通议大夫(正三品) 、史部尚书(正三品)、上轻车都尉(正三品)、济南郡侯(正三品)(元代“郡侯”爵有正三品和从三品两等。)。妻许氏,追封济南郡夫人。继妻尚氏,封济南郡太夫人。生3子:英、塞、养浩。 长兄张英、次兄张塞,早卒。生2子:居、安。养浩生2子:强、引。 ▲
作者《张养浩》的诗文

【双调】沉醉东风_蔬圃莲池药

张养浩张养浩 〔元代〕

蔬圃莲池药阑,石田茅屋柴关。俺这里花发的疾,溪流的慢,绰然亭别是人间。对着这万顷风烟四面山,因此上功名意懒!

班定远飘零玉关,楚灵均憔悴江干。李斯有黄犬悲,陆机有华亭叹,张柬之老来遭难。把个苏子瞻长流了四五番,因此上功名意懒!

昨日颜如渥丹,今朝鬓发斑斑。恰才桃李春,又早桑榆晚,断送了古人何限?只为天地无情乐事悭,因此上功名意懒!

郭子仪功威吐蕃,李太白书骇南蛮。房玄龄经济才,尉敬德英雄汉,魏徵般敢言直谏。这的每都不满高人一笑看,因此上功名意懒!

苫茅屋白云数间,睡芸窗红日三竿。远近村,高低涧,把人我是非遮断。阆苑蓬莱咫尺间,园此上功名意懒!

万言策长沙不还,六韬书云梦空叹。只为他进身的疾,收心的晚,终不免有许多忧患。见了些无下梢从前玉笋班,因此上功名意懒!

笔砚琴书座间,松筠梅菊江于。欢有余,春无限,绰然亭只疑在天上。万事无心一钓竿,因此上功名意懒。

寄阅世道人侯和卿

披一领熬日月耐风霜道袍,系一条锁心猿拴意马环绦。穿一对圣僧鞋,带一顶温公帽,一心敬奉三教。休指望做神仙上九霄,只落得无是非清闲到老。

【中吕】朱履曲_休只爱夸强

张养浩张养浩 〔元代〕

休只爱夸强说会,少不得直做的贴骨粘皮,一旦待相离怎相离。爱他的着他的,得便宜是落便宜,休着这眼皮儿谩到底!

鹦鹉杯从来有味,凤凰池再也休提,忧与辱常常不曾离。挂冠归山也喜,抬手舞月相随,却原来好光景都在这里。

那的是为官荣贵,止不过多吃些筵席,更不呵安插些旧相知。家庭中添些盖作,囊箧里儹些东西,教好人每看做甚的?

客位里宾朋等候,记事儿撞满杴头,不了的平白地结为仇讎。里头教同伴絮,外面教歹人扌愁,到命衰时齐下手。

六十岁逡巡轮过,便到者稀年应也无多,暗想人生待如何?古和今都是梦,长与短任从他,只不如向云庄闲快活。

弄世界机关识破,叩天门意气消磨,人潦倒青山慢嵯峨。前面有千古远,后头有万年多,量半炊时成得甚么?

正胶漆当思勇退,到参商才说归期,只恐范蠡张良笑人痴。腆着胸登要路,睁着眼履危机,直到那其间谁救你?

萧墙外拥来抢去,筵席上似有如无,奏事处连忙的退了身躯。付能都堂中妆样子,却早怯烈司里画招伏,知他那驼儿是荣贵处?

才上马齐声儿喝道,只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祸来也何处躲?天怒也怎生饶?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

张养浩张养浩 〔元代〕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中吕】十二月兼尧民歌

张养浩张养浩 〔元代〕

从跳出功名火坑,来到这花月蓬瀛。守着这良田数顷,看一会雨种烟耕。倒大来心头不惊,每日家直睡到天明。

见斜川鸡犬乐升平,绕屋桑麻翠烟生。杖藜无处不堪行,满目云山画难成。泉声,响时仔细听,转觉柴门静。

寒食道中

清明禁烟,雨过郊原,三四株溪边杏桃,一两处墙里秋千。隐隐的如闻管弦,却原来是流水溅溅。人家浑似武陵源,烟霭蒙蒙淡春天。游人马上袅金鞭,野老田间话丰年。山川,都来杖屦边,早子称了闲居愿。

遂闲堂即事

堂名遂闲,偃息其间。对着这青编四围、翠玉千竿。壁上关仝范宽,枕上陈抟。

古铜围座锦斓斑,玛瑙杯斟水晶寒。灵石相间玉潺湲,笔砚窗前雨声干。倒大来清安,柴门势不关,一任云飞散。

秋池散虑

池亭草苫,书架牙签。对着这烟波绿惨,霜叶红酣。太湖石神剜鬼劚,掩映着这松杉。恰便似蛟龙飞绕玉巉岩,忄害的些野鹿山猿半痴憨。呼童忙为卷疏帘,老子无语但掀髯。遥瞻,云山露半尖,越显的秋光淡。

山坡羊·一头犁牛半块田

张养浩张养浩 〔元代〕

一个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舍茅屋有几间,行也安然,待也安然。
雨过天青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夜归儿女话灯前,今也有言,古也有言。日上三竿我独眠,谁是神仙,我是神仙。南山空谷书一卷,疯也痴癫,狂也痴癫。

惜鹤十首 其三 挽鹤

张养浩张养浩 〔元代〕

共处人烟外,谁期祸乃身。九皋空有恨,四野欲无春。

华表云应泪,瑶台月亦尘。当年林处士,泉下定相亲。

拟四季归田乐四首 其二 夏

张养浩张养浩 〔元代〕

北陆展修晷,薰风荐微凉。麦波浩无津,细路如桥梁。

溪光林樾润,雨气桑麻香。舂声破幽寂,人影来微茫。

缺垣谁所居?红碧相低昂。翁媪老瓦盆,儿女前捧觞。

我行适见之,亦觉心乐康。昔闻太古俗,今历华胥乡。

向令早知此,讵使田园荒。迷途谅非远,淑景良未央。

于焉遂平昔,孤陋庸何伤。

咏史 其三 朱震

张养浩张养浩 〔元代〕

交道衰微数百年,死亡谁肯与周全。如何当日陈蕃榻,止为南州孺子悬。

过李溉之天心亭

张养浩张养浩 〔元代〕

放眼乾坤独倚阑,古今如梦水云閒。南山也解留连客,直送岚光到坐间。

登司天台同李景山元复初分韵得色字

张养浩张养浩 〔元代〕

湫居厌纷厖,升高百忧失。河流耿微明,野烧还故碧。

太行望中低,断处仍雪色。翠华天尺五,金城年万亿。

美哉山河固,两有险与德。区区辽与金,铜驼几荆棘。

开阖看烟云,兴废感今昔。所恨难久留,悲风晚来急。

© 2023 无忧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