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周〔明代〕
翩然一往兴何酣,再访云门道自南。不尽溪山供野鹿,几多营窟老春蚕。
风随樵径仍朝暮,病减维摩可二三。此日寄声同调去,故人今已卜茅庵。
刘宗周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汉族,明朝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他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心学)的殿军。他著作甚多,内容复杂而晦涩。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巨大。清初大儒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这一学派的传人。刘宗周的思想学说还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当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甚至认为,刘宗周绝食而死后,中华民族的命脉和中华文化的命脉都发生了危机,这一危机延续至今。
颂古
释道颜 〔宋代〕
满江红·不爱浮花
王旭 〔元代〕
题胡季亨观生亭二首
杨万里 〔宋代〕
别馆即事
华岳 〔宋代〕
昭君怨·坐后谈禅说道
佚名 〔宋代〕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欧阳修 〔宋代〕
大茅峰四绝句
陆文圭 〔元代〕
赴蒲道中寄洛倅王定国
晁补之 〔宋代〕
四叠
刘克庄 〔宋代〕
逍遥咏
宋太宗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