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书灵筵手巾

李煜 李煜〔五代〕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
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这一生与妻子共同分担着国难的痛苦以至于嗅人憔悴,正值壮年却又遇上丧妻之痛。
手巾上犹可嗅到妻子生前所用香膏的气味,画眉的黛烟也在手巾上留下了点点斑痕。

注释
灵筵:供亡灵的几筵。人死后,生《为祭奠死《而设立的几案,用以供奉灵位、衣物与酒食。
手巾:即毛巾,又称拭手巾、净巾,是擦拭脸手皮肤的日常用品。在中国,手巾自古即被使用,后禅林备之于僧堂、浴室、后架等供大众使用。
浮生:指人生在世,虚浮不定,故称为“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憔悴:忧戚,烦恼。
壮岁:这里指李煜丧妻时的二十八岁。
婵娟:泛指形态美好的女子。这里指大周后。
黛烟:青黑色的颜料,古时女子用以画眉。▲

赏析

  灵筵,即供奉亡灵的几筵。《梁书·止足传·顾宪之》:“不须常施灵筵,可止设香灯,使致哀者有凭耳。”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灵筵勿设枕几,朔望祥禫唯下白粥清水乾枣,不得有酒肉饼果之祭。” 王利器 集解:“灵筵,供亡灵之几筵,后人又谓之灵牀,或曰仪牀。”

  李后主十八岁时,纳绝代佳人、多艺才女昭惠为后,其婚姻之美满,伉俪之情深,才子佳人之意切,都是令人艳羡的。然而这对多愁善感的伴侣,在夫妻生活之外,却也有着因时移世变、国祚日衰而带来的诸多不顺心之事,当然也就难免“共憔悴”了。而尤其是年值“壮岁”,按常理,夫妻俩正当精力充沛,正该琴瑟调和,相依相傍,谁知竟疫从天降,绝症袭来,无情地夺走了与自己朝夕相处、形影相随的“婵娟”。“壮岁失婵娟”,中年丧偶,已是人生的大不幸,更何况所失的又是自己十分倾心的可人爱妻呢!接下来,“汗手遗香渍,痕眉染紫烟”,则是由昭惠皇后的遗物——眼前灵筵上的手巾触发哀感。凝神细看,巾上还留有爱妻生时轻抹香靥的“香渍”,细描眉黛的烟痕。可目下是“香渍”犹在,烟痕尚存,而“婵娟”已失,这就更令人不能不倍增切腹之痛了。全诗至此煞笔,余哀不尽。▲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悼亡诗,是为悼念昭惠皇后而作,写作时间是在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冬昭惠后刚逝世后。

赏析二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诗的起句总叹人生的虚浮无定,难以把握,无论愿意不愿意,生命还得继续,所以活着就已经是一种无奈。而这无奈的人生本来就已经令人悲哀,何况正在壮岁之年,又失去了相依相倚的妻子,这余下的人生途程将会是多么的漫长,多么的难行。诗中以“婵娟”代指妻子,以见妻子的青春美好,也就愈见痛失爱妻的深情。然后笔调一转,拈出手巾点题。手巾是古代女子的随身之物,攥在手中,用以拭汗,用以掩笑,用以擦去泪水,用以生风借凉,不可须臾而离。诗的首二句抒写悲痛,就人生落笔,有一种从根上说起的本质意味,起点既高,落笔滔滔。

  “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人已离去,而手巾上犹可嗅到生前所用香膏的气味,画眉的黛烟也在手巾上留下了点点斑痕,睹物思人,自有无尽思念在其中。而“汗手遗香渍”一句,提示周氏生前将巾紧紧攥在手中的动作,以至于有手汗的浸渍而染香于巾。若不是相知极深之人,不会有这样细致的观察,而回忆之时,自然倍加痛心。诗言物不言人,所言之物又只是一条亡者生前的旧手巾,“汗手”、“痕眉”点到为止,便草草结束。

  整体上就诗章结构而言,有一种头重脚轻之感。鲁迅曾评说向秀悼念亡友嵇康的《思旧赋》说:“很奇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可见这也是一种抒写情感的方法。不过,向秀之“寥寥的数行”是有话不能说,李煜这里却是满腹的言语无法说出,悲痛至于极点的缘故。

  此诗是李煜在亡妻灵座前的随笔之作,写的都是眼前景、眼前物,因此也就信手拈来,十分自然,没有雕琢的痕迹。灵室气氛本来就让人十分伤心,正如晋代潘岳《寡妇赋》所写:“入空室兮望灵座,帷飘飘兮灯荧荧”,而亡妻的遗物更增添了一层忧伤。由具体遗物汗巾写起,从小处着笔,抒写壮岁失妻的痛苦,是此诗的一大特色。▲

李煜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猜您喜欢

比阅藏经偶成短偈仍寄同志者

程俱程俱 〔宋代〕

君看故教定何缘,岂为多闻与福田。念念会融归自已,言言当处便忘筌。

无钱空数他人宝,遮眼那令兕革穿。鸟度虚空风过穴,不妨开卷亦安禅。

喜迁莺·题郭南仲庵壁

张继先张继先 〔宋代〕

深源密坞,问牧竖樵童,俱迷方所。蓬藋纵横,龙蛇出没,玉峡搀空无路。不恋雁塔荣名,解守鱼渊寒素。这勤苦。但坚心自有,神灵呵护。
猛悟。无回顾。一点虚明,万劫无今古。胎息根深,灵泉穴秘,静里运调阳火。莫问地久天长,管取收因结果。休轻负。把天谷真机,与君说破。

水调歌头·橘记一年景

佚名佚名 〔宋代〕

橘记一年景,梅泄小春英。见说彭成仙隐,对此庆生辰。寿比太公欠一,年并楚丘逾九,益壮异常人。细数称觞日,信宿两弥旬。戏莱衣,桥梓列,桂兰荣。一门盛事难得,一子两层孙。休论若儿渠父,差胜杨椿黄琬,四代眼前亲。积善有馀庆,享福百千春。

寓意拟行路难三章 其二

姚燮姚燮 〔清代〕

带丝百结不可解,鸳鸯颠倒在罗囊。青年嫁人作新妇,粉花吹雪肌体香。

银筝玉柱称手长,一弹再弄声低昂。恻恻怨何许,抑抑断人肠。

楼台高,柳丝碧,燕子归来不相识。芙蓉帐底人如花,一夜苍苔生白骨。

十月二十二夜三更读清波杂志至五更

方回方回 〔元代〕

远书答一封,近诗写数首。
小雨客不来,我亦厌奔走。
茗罢午窗倦,草草具杯酒。
独酌政自佳,啖茹聊诳口。
人生一日事,忽已卯至酉。
就枕不解衣,须臾鼻雷吼。
起问夜何其,禁钟云已扣。
颇欲复谋饮,床下但空缶。
再卧卧不成,灯膏幸犹有。
坐至五更转,读过一寸厚。
是书必有益,但当审去取。
著此者为谁,未欲斥氏某。
金陵三不足,奎聚天地剖。
尊之配孔庭,邪说阴授受。
后世公论定,馨秽两不朽。
未知八寒狱,惇卞果入否。

扬州后土祠琼花

鲜于侁鲜于侁 〔宋代〕

百蘤天下多,琼花天上稀。结根托灵祠,地著不可移。

八蓓冠群芳,一株攒万枝。孤生淮海上,晚秀清和时。

携赏偶佳辰,暗香盈酒卮。倾都走庙下,爱玩如调饥。

皦月正交光,薰风正离披。惟应神仙人,收拾繁英归。

送顾小川典籍使代还朝

文嘉文嘉 〔明代〕

星槎八月回,阊阖九天开。暂弭吴门楫,同衔江上杯。

沧洲吾尚困,青琐尔真陪。自怅风尘侣,还怜霄汉才。

清秋枫叶赤,离思杳难裁。既愁津树远,复恨逝波催。

他时相忆处,明月照疏梅。

题真仙岩

贾遵祖贾遵祖 〔宋代〕

翰林以谪流夜郎,我亦何为涉此境。
生平山水债未了,宦游直度桂州岭。
牂牁江绕古融城,拂拭冠缨照清影。
举头忽见真仙岩,盘空攫拿势驰骋。
天教刻削无遗巧,不知斤斧谁手秉。
吻如蚀月丑虾蟆,枵腹穹窿宽一顷。
尸居龙见柱下史,宴坐似说常清静。
贯空石涧飞惊湍,两岸峡束垂机穽。
兹晨邂逅得胜践,身到中间发深省。
青牛昔过函谷关,我陪五老曾造请。
依然一念浩劫初,堕在尘埃官独冷。
童儿徐甲今何所,朝从南箕暮东井。
当时与我极绸缪,默而祷之意相领。
扶携腾上虚皇前,赐我金丹凌倒景。

无题五首 其三

袁凯袁凯 〔明代〕

羊车行乐处,歌吹隔萧墙。赖有邻房女,时来说故乡。

行香子·浙右华亭

佚名佚名 〔宋代〕

浙右华亭。物价廉平。一道会、卖个三升。打开瓶後,滑辣光馨。教君霎时饮,霎时醉,霎时醒。听得渊明。说与刘伶。这一瓶、约迭三斤。君还不信,把秤来秤。有一斤酒,一斤水,一斤瓶。
© 2023 无忧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