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鼎〔清代〕
新活计笔床茶灶。旧行窝禅榻书巢。愁来悔不一肩挑。江声今夜棹。
草色去年袍。尽留些雪泥爪。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舟中作
樊阜 〔明代〕
次答姚叔烟见怀之作六首 其一
陈恭尹 〔清代〕
相见将何待,诗篇只数来。九皋惭鹤和,千里羡龙媒。
日驭南行远,天心子半回。闻君理归棹,临发重徘徊。
自富池江入兴国军港留三日归回舟捷甚摭实写
董嗣杲 〔宋代〕
颂古一百首
释智愚 〔宋代〕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
宋高宗 〔宋代〕
文殊赞
释心月 〔宋代〕
望远行·青钱流地
佚名 〔宋代〕
午憩东塘近白干江西地尽於此
杨万里 〔宋代〕
如梦令·卧看西湖烟渚
张元干 〔宋代〕
青玉案·落红吹满沙头路
元好问 〔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