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志平(1169~1251)金末及元代著名全真道士。字大和(又作太和),山东莱州(今掖县)人,初以马丹阳为师,被其父迫令返家,复往武官灵虚观,投刘处玄门下。明昌年间(1190~1196),又受教于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三位宗师,故其先后以全真五子为师。兴定四年(1220),丘处机偕18名高徒万里西行,尹志平居其一。由雪山返燕京后,丘处机住长春宫,尹志平隐居德兴(今河北涿鹿)龙阳观,丘处机赐其号为清和子。丘处机去世后,继为全真道掌教,居长春宫。宪宗元年(1251)去世,葬于京郊房山,中统二年(1261)诏赠“清和妙道广化真人”号。
客来自吴土,示我吴侬言。吴侬岁苦水,谓是太湖翻。
太湖四万顷,三江下流泄。疏瀹久无人,𡌧污与海绝。
东风一鼓荡,暴雪如颓城。屋扉蚌蛤上,畦畎鱼龙争。
嘉种不得入,种亦悉烂死。民事何所成,食天俱在水。
富豪仅藏蓄,官府更急粮。贫窭徒艰馁,妻子易徙乡。
散行向淮壖,随处拾稆粟。虽然远乡土,恐可完骨肉。
东吴本富盛,数岁偶彫残。世非欲茧丝,官曷任虎冠?
国家自充实,财赋有渊薮。给复当我及,安宁到鸡狗。
何人讲平准,何人议河渠。荒政固有典,水利复有书。
龙蛇方未驱,鸿雁尚在泽。纵令可还定,何计免沟壑。
何时水幸退,我得刈稻禾。水退泥尽出,草屩更捞虾。
我思告朝廷,来岁不可待。毋庸水争地,便放江达海。
客今听我言,我欲解侬忧。所争但一水,民气庶今瘳。
自从唐季来,吴越无兵械。至于宋南徙,淮蜀此都会。
大田连阡陌,居第拟侯王。锦衣照车骑,玉食溢酒浆。
居然甲东南,遂以侈济侈。掊克自此多,彫瘵亦以起。
天宁不汝恤,有此水潦淫。要令沃土瘠,民得生善心。
岂惟生善心,且用戒掊克。采诗观民风,愿踵太史职。
东河气高地常冷,越客入山愁目瞑。蹇驴破帽闯驿门,敝屋疏篱耿灯影。
更阑藉草始一寐,夜半雪来初未省。窗明恍讶乌绕树,身倦宛同蛙伏井。
鸡鸣起看眼生花,睡熟山童呼不醒。积深巳觉拥蓝关,势远直疑沾庾岭。
穿檐入隙如有求,塞户填阶岂须请。瓦沟早滴为炊烟,水面难消因泛梗。
乐事偏宜壮士猎,清气先入诗家茗。平铺道路混险夷,盖覆乾坤掩瑕眚。
空山难行无客到,高卧闭门终日静。春来一月尚严凝,天上何人调九鼎。
半生对雪走四方,奇绝爱此林壑景。长松压重龙虎怒,巨石罗陈□□整。
北风末势更飘扬,斜照馀辉愈光烱。南望殊怜京阙遥,西顾颇觉归途永。
未须玩物遽忧患,有形易化皆幻境。明朝阴翳尽扫除,天际诸峰翠相并。
乘兴伸眉且一笑,人生饥寒非不幸。莫将诗句效苏公,淮阴讵肯侪哙等。
倚阑观四远。近有客登临,故相磨难。山形欠舒展。
小峰峦云树,晦明更变。江淮楚甸。又何曾、分明在眼。
但临深、自觉身高,未可便名博见。
休辨。吾心乐处,不要他人,共同称善。痴儿浅浅。因他谩说一遍。
问还知宴坐,回光收视,大地河山尽现。待于中、会得些时,举觞奉劝。
秋水片帆明似箭。又映带烟峦葱茜。有垂钓任公,鸣筝挟瑟开芳宴。
还共举,梨花盏。
质崚嶒,气清远。泛玻瓈、鹧鸪斑擅。拚一饮香浮,醉中海国壶中选。
应胜似,涪阳篆。